1994年10月18日,首届杨凌农博会(农高会)开幕,农业科技竞赛与展览首次在中国诞生。
2024年10月25日,第31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开幕在即。
杨凌农高会30年,为世界描绘了中国农业发展的美丽画卷。30年走了多远?从农博会到农高会,从乡土展到高精尖,从区域性到国际化,“三十而立”的农高会正在以年年新的面貌,不断刷新农业的魅力。
往历春秋
中国农科“步步高”
关中大地,物产丰饶,农风向荣,亚热带季风自上而下为这片黄土地带来了优质产种,孕育了不朽的农业文明。作物先农耕织之地,农神授物之处,杨凌天生自带农科基因,成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拔尖高地。
首届杨凌农博会的主题为“充分发挥中国杨凌农科城的科技优势,加速广大农村依靠科技进步奔小康的步伐”,那一年,农博会首次设立以古代农师后稷命名的金像奖,共评出“后稷金像奖”710项。
第四届农博会(1997年)上,首次提出农业“科技成果转化”概念,这一创新性理论将我国农科发展推上一个全新高度。以7.6.亿元的成交额,圆满诠释了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程,提高陕西省农业名特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,加速实现农业两个根本转化的理念。
进入千禧年来,“农高会”首次进入人们的视野,从“农博会”变“农高会”。第七届农高会,从农业科技转变为高新技术,这一转变犹如一盏科技火炬,点亮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未来之路,也是在这一年,杨凌农高会正式在制度层面与西部大开发紧密相联,“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,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”成为了当年主题。
自此,农高会逐渐从省域盛会发展为国家级盛会,中国科学院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、科技部、海关总署等“国字号”部门的加入提升了农高会的办会等级。2002年第九届农高会更是首次举办农民创业论坛,吸引参加人数146万人次。
第十五届农高会上,杨凌农业国际合作周正式与大家见面,并首次举办“2008海峡两岸农业科技产业研讨会”,“高科技·产业化·现代农业”理念深入人心。
2012年以“创新·合作与农业现代化”为主题,杨凌农高会被评为全国5A级农业综合类展会。从此,农业技术咨询、展览展示、国际合作、项目洽谈与交易逐渐成为杨凌农高会的“必修课”。
2014年农高会举行首届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联展、农村电子商务大会、丝绸之路经济带暨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恳谈会;2015年首次邀请主宾国(哈萨克斯坦)出席;2016年首次举办精准扶贫展;2017年首次举办杨凌国际种业创新论坛;2018年首次举办兴村振兴杨凌论坛;2019年首次设立主宾省(广西),并举办杨凌农高会全球推介大会。
2020年第二十七届农高会期间,为创新展会服务模式,积极应对疫情影响,紧随数字信息科技发展步伐,大会与阿里巴巴联合建成云上农高会平台,线下线上融合办展,会期5天全网点击浏览触达量累计9866万人次,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同步揭牌。
2023年第三十届农高会首次从往届3000多项“后稷奖”获奖项目中“千里挑一”,评选出“后稷成就奖”10项,“后稷奖”成色更足、底色更亮、含金量更高。
如今农高会已走出国门,在海外设立展区,实现国内外双联动,并建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来农业研究院,国际与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。
来源:VCG.COM
国际范“破土而出”
农高会“愈发升值”
杨凌,“教民稼穑”古地,也是西北农业科教之地,更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农高区,我国最大小麦产区(黄淮麦区)品种6次更新换代中,4次出自杨凌,其农业地位至关重要,农高会兴盛在此,是历史和未来的双向选择。
杨凌农高会创办三十年来,始终坚守“三农”初心,累计展示最新农业成果适用技术和项目超19万项,吸引全国各地3300多万农民群众前来“淘宝”,推动1.2万项科技成果落成,累计培训农民60万人次,线上浏览量突破5亿人次,300多项技术标准和生产模式被推广到生产一线,在全国建立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50个,年示范推广面积超过1亿亩,累计推广效益达2370亿元,在位现代农业发展插上翅膀的同时,更惠及亿万农民群众。
示范区成立之前,杨凌先后向国家奉献各类科技、教育成果5000多项,其中属世界首创的17项,居国际先进水平的20项,属国内首创的25项,居国内先进水平的100多项,先后有200多项获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。
杨凌是农业历史的缩影,农高会更是农业发展的见证。
30年来,农高会始终牢记国之大者,努力担当现代农业“国家队”“排头兵”作用,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,农高会将杨凌培育出的1100多个新品种推广到23个省区,粮食作物年推广面积稳定在1.1亿亩左右。
30年间,杨凌农高会着眼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,累计发布最新前沿科技成果和专利1.26万个,引领陕西农学专业位列2023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榜首,490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,助推杨凌聚集了7000多名农科人才,评选“后稷奖”3370项,催生创新创业团队1118个,累计创建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23个,构建了由9个国家级和8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、工程中心组成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。
多年来,农高会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,助推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由34%提高到65%以上,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,入黄泥沙量从每年16亿吨降至2亿吨,并创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体系,使小麦条锈病发病面积降低51%,每年挽回小麦损失40亿吨。
为了更快速与国际农科领域接轨交流,农高会先后与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紧密合作,累计吸引近2000家境外涉农企业参展参会,实施合作项目130多项,“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”吸引来自丝路沿线18个国家95个科教机构和企业加盟。
“而立”之后
再迎农高会
第三十一届农高会整备待发,从论坛到活动、从田间到展区,创新成为最亮眼的关键词。
在“政府指导、市场运作、节俭办会”的基础上,本届农高会以国际化、市场化、专业化、数字化、品牌化的视角和水平,在展览展示、会议活动、投资贸易和新品发布等多方面,吸引了28个省(区、市)、9个全国农高区及49个国家共1800余家企业参展。
本届农高会分为室内展、田间展、云上展、海外展四大展览版块。设置乌兹别克斯坦展区,更有俄罗斯联邦总商会、乌兹别克斯坦商品原料交易所等一批商协机构落地杨凌,30多种特色农产品远销海外。
同时,本届大会还将同步举办中国好苹果大赛(2024)总决赛,邀请到全国11个苹果优生产区参赛。举办新优品种展示、区域品怕推介、县区果品推介、优质果品和农资产品推介,供销对接、农技培训交流等活动。
值得注意的是,首届睿抗(杨凌)全球农业机器人应用赛闪亮登场,令人期待。在开展创新设计、智能系统、机器视觉、智慧采收、智能植保、智能侦察(巡检)等农业生产应用领域农业智能装备大赛的同时,开展新产品发布、项目路演等活动。
会议期间还将农业智能装备专题展,集中展示科研院所、高校、农业装备企业最新科技成果。“四新”发布会汇聚当下农科领域“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模式”的最前沿发展成果,并同步发布《2024中国旱区农业技术发展报告》《2024中国农业产业投资报告》。
今年的“后稷奖”和后稷特别奖评选将征集农业高新技术成果、高新技术产品和名优新特农副产品,并以现场直播颁奖仪式的方式全面展示获奖项目,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发展。